如果到了30歲還沒有走到管理崗位,后來都做了什么?
在電影《摔跤吧!爸爸》中,那個小新娘在婚禮上哭泣的畫面仍然歷歷在目,當摔跤姐妹花抱怨自己的暴君父親時,她卻說:“我倒是希望能有這樣的父親,能為我的未來著想,而不是從小就只讓我做家務和燒飯,當我滿14歲就匆匆將我嫁給從未見過面的男人。”
曾經抵觸訓練的姐妹花們突然意識到:相較于辛苦的摔跤,一個看不到希望的未來更加可怕。她們的父親發現了她們身上的閃光點,幫她們找到了更光明的未來:“我要讓我的女兒將來自己去選擇男人,而不是被男人選擇。”就在那一瞬間,女孩們突然找到了屬于自己的人生目標。
1曾經在一本書看到這樣一段話,在這里跟大家分享下:
被尊稱為“現代管理學之父”的德魯克曾談到,在他13歲時,一位頗能啟發學生思想的老師,給他上了一堂讓他終身受益的課。
老師要求每一位學生說出,“當你離開這個世界的時候,最希望人們懷念的是你的哪一點?”,大家都答不出來。老師笑著說:“我并不期待你們現在能答復這個問題。但如果你們到了50歲仍然沒有答案,就表示你們白活了。”
從那一天起,德魯克時時刻刻在思考這個關乎生存意義的嚴肅課題,并窮盡畢生之力,尋找適切的答案,他說:“我經常詢問自己同樣的問題……這個問題會引導我不斷地做自我更新,因為這樣會強迫我把自己看作另外一個人,也就是我能‘變成’的那個人。”
2長江后浪推前浪,這是自然規律
三年擰螺絲工作經驗的人,跟十年擰螺絲工作經驗的人有什么區別?
在一個工作崗位上,如果你不學習,不努力,你就是每天乏味地工作著,每天在做重復勞動,本質上來說,跟擰螺絲沒區別。華為的裁員風波其實就是給出了一個信號,大公司競爭更激烈,大公司需要新血液,大公司需要創新。企業是如此,人才也是如此。
年輕人更拼搏,有一種無畏的精神。他們不怕辛苦,不怕加班,沒有家庭負擔,可以開很低的薪酬,他們沒有老婆孩子,可以天天加班到12點。他們善于學習,很多東西說出來你都不知道怎么接。當他叫你一聲前輩,你除了年齡比他大,你還有什么來承受。你會說,我閱歷比他多,經驗比他強。告訴你,你所有的經驗都是昨天的,都是過時的,越多的經驗和閱歷是你的束縛,絕不是你倚老賣老的資本。馬爸爸都說了,具有超前眼光的人才有未來!
當你年過35,你沒有跳槽的勇氣,你沒有跳槽的資本,你有家庭的負擔,你有房貸的壓力,你有體弱多病的身體,更要命的是,你還有一事無成還死要面子的犟脾氣。
如果你沒有混好,你連同學聚會都不敢去?誰能否定未來不是年輕人的?你曾經也年輕過,但已經是曾經。在未來,你一點競爭力都沒有。
3職場架構是金字塔狀,能走到尖端的是少數人
現在很多優秀的年輕人在做職業規劃時,都將升職加薪、晉升高管,作為自己的職業發展目標,為的就是“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這種氣勢。但是大多數都會在工作幾年后遭遇職業瓶頸,學歷不夠,能力欠缺,人脈單一......殊不知要想做到管理層讀在職MBA是職場提升的最有效路徑。
大多數人一輩子庸庸碌碌、隨波逐流,在重復的生活中迷失了方向。只有極少的人,通過自我覺醒,或在他人的幫助下通過讀MBA重新找到人生的職業目標。
4學習能使我們更好地發揮運用天賦的才能
所有強大的人都會給自己一個定位,通過不斷地學習再學習來達到自己的目標,喬布斯的理想是“改變世界”;比爾·蓋茨的目標是“讓每個家庭的桌面上都有一臺電腦”,馬云夢想是“企業的從無到有,再從有到無”。
如果你說不用學習,靠天賦,那我只能告訴你天賦就像一顆被蒙上塵埃的寶石,在一個偏僻的角落,靜靜地等著被發掘。如果你不學習,可能你都不知道自己的天賦在哪?只要你能夠找到合適的路徑,譬如讀MBA,從日常學習中留意天賦留下的“蛛絲馬跡”,你就能夠尋找到打開天賦大門的鑰匙,從而完成自己職業生涯的終極目標。
很多時候,我們并不是喬布斯、比爾·蓋茨、馬云,我們很難發掘出自己的人生目標。但幸運的是,讀MBA可以改變我們思維,為我們賦能,讓我們的思維不再設限。
5結束語
總之,如果你有努力的方向,一定要堅持。但是,這里所說的努力和堅持不是簡單地重復過去,而是應該像富蘭克林一樣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去多看多學習。讀MBA是你邁出去的第一步。不然,你所做的,只是看起來很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