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 畢業后,將獲得畢業證和學位證,全日制MBA 有派遣證,畢業后將以應屆生的身份進入社會。通過對很多MBA畢業生數據的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結論,讀MBA確實可以增加學生們升職加薪的可能性。那今天就來和大家聊一聊讀完全日制MBA應該如何規劃自己的就業,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PART.01一、三類MBA畢業生就業情況
對于全日制MBA就業怎么規劃的問題,其實一個萬金油就可以解答,就是:因人而異、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總體而言,就讀全日制MBA的同學在就業上可以大致劃分為三類:
1、不需要找工作的
每年名校如清北全日制MBA當中都會招收一些有家族企業的二代進來培養,這部分同學是不需要考慮“就業規劃”這一個命題的,他們要考慮的是“如何接班家族企業”這個更加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命題;同時,還有部分同學選擇一邊讀全日制MBA一邊全職、兼職工作,前者以在教育機構當老師的同學(他們只需要周末上課)為典型代表,后者適用于工作能力得到認可、有和雇主談判資本的能人,這幾類同學對于求職規劃是零需求者。
2、不發愁找工作的
如果畢業于名校本科、就讀全日制MBA前工作能力和工作履歷已經頗為亮眼,那么在不考慮大幅度轉行的前提下是不發愁找工作的,校招不行走社招,條條大路通羅馬,這部分同學對于就業規劃是弱需求者。
3、發愁找工作的
就讀前學歷背景、工作履歷、綜合實力等存在不足,或者考慮從傳統行業轉行到金融、咨詢、互聯網等行業的同學對于求職規劃是強需求者。國內全日制MBA和國外全日制MBA有非常大的不同,后者是社會主流,畢業生的數量和質量都有一定保證,因此在就業市場上頗受認可,例如歐美大企業就有不少專為全日制MBA畢業生設置的崗位,而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校友資源網絡更為名校MBA畢業生構筑了龐大的求職網絡。
但是,就目前而言國內MBA項目當中非全日制才是主流,全日制MBA開設歷史較短,開設院校少,且單一院校MBA招生數量有限(比如不少項目僅招20人左右),從時間積累和學生的數量角度來看,國內全日制MBA尚未形成龐大的力量,在就業市場上地位有限。
因此,在求職過程中考慮走校招途徑時全日制MBA大都只能考慮為普通本科或者普通碩士開設的崗位,也就是和金融碩士、經濟學碩士等競爭金融、互聯網、咨詢行業的校招崗位,所謂走別人的路,讓別人更擠吧!
PART.02二、就業規劃“三步走”戰略
回到正題,全日制MBA就業規劃怎么做,對于大部分“發愁找工作”的同學,如果就讀于國內的MBA,不妨把這個問題換成“碩士生就業規劃怎么做?”
關于這一個問題,MBA招生網給大家分享這個就業規劃“三步走”戰略:
1、第一步:求職定位
全日制MBA畢業后想從事什么樣的工作,是考公務員、事業單位,是擠進金融行業搬磚,還是自主創業掘金大時代…..小編相信,不少甚至大部分全日制MBA的同學在開學初的一段時間里,對于這個問題都存在茫然無解的階段。這個時候,求職定位就顯得非常重要。
求職定位分為了解自我和了解職場。大部分就讀全日制MBA的同學年齡都在25歲以上,對自我的優勢劣勢、能力長板短板、性格愛好等都建立了一定的認知,但是大部分同學對于職業市場中的各行各業、不同公司不同崗位都存在盲區,也有曾經輔導過的學生,他信誓旦旦要通過就讀全日制MBA以轉行做投行,卻連投行民工到底是做什么的都不知道。如何解決就讀初期的困惑呢?套用一句流行語,就是“只有行動才能解決焦慮“。
第一步就要搞清楚求職定位,可以把自己感興趣的行業、公司、崗位,以及感興趣的問題如工作內容、薪酬待遇、未來發展、公司文化等一一列出來,再去尋找對應的前輩請教。如果對證券公司行業研究員感興趣,就可以給從事這一工作的學長姐發微信請教,或者預約電話交流,如果剛好沒有認識的朋友、校友,也要努力通過其它形式去找到對應的人去請教。
總之,求職的第一步是先確定職業目標,定位要抵達的目的地,這離不開了解自我和了解職場,而了解真實職場最好的辦法之一就是廣泛深入地請教有真實經歷的前輩,透過別人的眼睛看世界。
2、第二步:求職試錯
全日制MBA有兩年的時間,如果學業不忙,可以考慮通過實習來進行求職試錯。像是中歐MBA或者香港、美國的全日制MBA有”pre-MBA 實習“一說法,就是讓全日制MBA的學生在9月份正式開學前就去想要了解的公司實習。
而大部分普通商科碩士如金融碩士、會計碩士也有不少在正式入學的暑期就開始研究生生涯的第一份實習,妥妥地搶跑在起跑線之前,在競爭激烈的金融行業成為內卷之王。
對于未曾經歷過或者未曾得到過的人事物,人類一容易抱有不切實際的幻想,二容易抱有九頭牛都拉不回來的執念,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就是赴湯蹈火去走它一遍,就像求職一樣,敢于試錯,遇到誠心如意的工作就繼續,不合適就結束,撞了南墻擦破了額頭自然就知道此路不通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