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和EMBA的區別是什么?EMBA的發展趨勢?體制內MBA和體制外EMBA的區別是什么?
報名EMBA需要學員擁有本科或者本科以上學歷、學位,并且畢業后要有8年或者8年以上的工作經歷,其中要有4年或者4年以上的管理工作經歷,一般都是高職人員有資格報名。
報名MBA的要求要比EMBA的要求低很多,需要本科畢業后有3年工作經驗。或者有高職高專學歷有5年工作經驗,達到與大學本科畢業生同等學力的人員;或已獲碩士學位或博士學位并有2年以上工作經驗的人員。
學習周期不同
報考EMBA的學制為2年,學習時間相對比較短。報考MBA的有全日制和非全日制,全日制一般為2年,非全日制學制一般為2.5年到3年。
中國的EMBA市場從2002年開始正式放開,主要是針對高層管理人員綜合管理能力、領導力和創業企業家戰略能力的培養而設置的課程。
中國EMBA市場發展至今,經過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2002年-2008年,EMBA蓬勃開展。全國從30個院校開展EMBA發展到50個院校被批準開設EMBA項目。這階段全國范圍內每屆在讀人數為8000人左右,為國家培養將近4000-5000名EMBA畢業生;這一階段的EMBA項目以盡量傳達全球普遍適用的課程內容為主流,很大程度上滿足了一大批國企領導、政府官員、民企創業企業家、外企高管的管理知識和技能的深造需求,也是這批人彌補自身學歷缺陷、實現自己名校情節的最佳機會。
第二階段:2008年-2014年, EMBA招生受到全球金融危機的沖擊,全國各大院校開始調整課程設置以適應日益變化的學員需求,EMBA的招生并未受到金融危機的影響,學費反而以每年20%的比例逐年上升。院校著手組織老師撰寫中國案例,聘請更多母語為漢語的教授,并在課堂討論中融入更多中國實踐。幾家金融方向的EMBA項目也在此期間啟動,不僅受到新生的歡迎,還吸引最早一批EMBA項目畢業生回爐深造。
第三階段:2014年至今。EMBA整個市場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首先是2014年,嚴禁官員和國企領導報名參加EMBA項目的規定出臺,導致以營銷人脈關系見長的EMBA項目就此一蹶不振。
接著是2016年教育部推出新規,要求系統內EMBA必須參加全國MBA聯考,根據聯考分數劃線錄取EMBA學生,畢業時頒發國家碩士研究生學歷和院校EMBA學位。這個規定將EMBA和MBA放在了同一起跑線上。以前所有的EMBA項目都是自主招生,擇優錄取,學校也會組織筆試和面試,但主要考核的是報考人的綜合素質。一旦要求EMBA報考人參加全國聯考,大部分40歲上下的高管和企業家直接打了退堂鼓。
對他們來說,一者,最大的困難是聯考需要花時間準備數學、語文、英語、邏輯等知識點,人到中年再去費時費力準備考試,違背他們學習的初衷了。
二者,聯考每年都有報名的固定時間和考試時間,不再像以前,EMBA招生全年開放,考生可以自由報考自己心儀的院校,可以同時報名好幾家,等錄取通知書拿到手后,再來挑選究竟去哪家。而如今,參加聯考的話一年只能考一次,一次只能考一家EMBA,選擇面大大縮小。
考試政策一出,直接的結果是,全國大部分高校EMBA項目向MBA項目辦公室要求調劑考生,導致新開出來的EMBA項目人數下跌、年齡下降、整體成熟度下降。到2018年春天,一大批EMBA項目難以為繼,二線學校直接宣布退出市場,只留下一批頂尖院校繼續堅守崗位。
目前EMBA也開始根據項目提供方的屬性特征,分為中國體制內商學院提供的EMBA項目、和體制外EMBA由中國高校的商學院或管理學院與海外商學院聯合開設的中外合作辦學EMBA項目和海外名校國內獨立辦學EMBA:
1、體制內商學院EMBA 項目----2002年教育部批準了系統內30所高校的商學院或者管理學院可以試點舉辦EMBA 項目。2008年經過擴編后,目前共有50所系統內高校可以開設EMBA 項目,前10所高校每年有400個招生名額,后40 所高校每年有100個招生名額。
2、體制外EMBA 項目----同樣是2001年底到2002年初,為了盡快借鑒到海外商學院成熟的辦學經驗,教育部批準了一批中國高校的商學院與管理學院可以和國外的商學院進行合作,以合作辦學的形式來開展MBA或者EMBA項目。在這之后,體制外EMBA項目如雨后春筍般在華夏大地深根、發芽、開花、結果。教育部每年會更新中外合作辦學或獨立辦學名單。
相對于體制內EMBA來說,體制外EMBA的特點是:
1、 在學員的構成上更加豐富,各種類型的職業經理人、企業創始人都會有;
2、 氛圍相對輕松,學術氛圍更加自由,在課程創新方面比系統內的EMBA走在更前沿;
3、 可以借助到海外母校的優勢,師資組成更加國際化,課程設置上也有更多海外模塊的引入;
4、 部分班級學員在工作上所承擔的職責相對于系統內EMBA更加國際化。
5、EMBA項目相對錄取人數較少,可以精益求精,每一位學生得到學校的關注度也更高。
基于中外合作辦學的性質,合作的雙方院校在挖掘自身的研究和教學長項上都動足了腦筋。
例如北京郵電大學-法國里昂商學院EMBA項目,就考慮到法國里昂商學院在創新、數字化轉型、全球品牌打造方面的領先研究,結合北京郵電大學在互聯網、通訊、電子商務、物聯網等領域的絕對優勢,開創了行動學習的方法,在課程進行中打通里昂商學院在體育、美業、品牌等高管培訓領域中的課程體系,融入同學關于企業更新或者創業方面的想法,加以指導和孵化,致力于塑造具有互聯網思維、國際化視野與創業型領導力的高管人才。特別是該項目與一些中外合作項目不同的是在外教課程配備了同聲翻譯,使得一部分英語不是很好的同學有機會聆聽國際前沿的課程,因此學生來源更為廣泛,大量的創新型的高科技民企的高管加入里昂學習。
上海國際會計學院-美國亞利桑那凱瑞商學院金融財務EMBA項目,發揮了上海國際會計學院在財稅領域得天獨厚的條件,吃透中國的財稅政策,同時引進美國的EMBA課程體系,為企業的一把手或是金融帶頭人找到一組很好的適合自我提升的課程設置。
清華大學-INSEAD 雙學位EMBA項目(英語項目)在英國金融時報全球EMBA排行榜自參加排名起,沒有掉出過全球前三,有兩年保持全球第一。它是兩所全球著名商學院的聯手,在師資、學生、上課地點的比例上都能做到各自盡50%的責任。中國籍學生目前需要參加全國統考,才能報名申請這個項目。
復旦大學-華盛頓大學EMBA(英語項目)的特點是有非常清楚的定位,為中國培養國際經理人。目標是中國的職業經理人不僅僅可以在中國境內工作,也可以到海外管理中國公司,或者管理外國公司。它的學員一直以長三角企業為主要來源。
如果你近期正在考慮就讀EMBA,仔細思考一下你要的究竟是什么?僅僅是學歷、學位?還是人到中年后仍然保有的一份為了成長的執著?
體制外EMBA項目學習注意事項:
1、 中國學生需要適應西方學術文本的考證體例。
2、 學員需要打開思路,放開心靈。課程中需要同來自不同地區、不同背景的同學組成小組一同完成項目。這對于人際交往能力和人的忍耐力都是一種挑戰。
3、 家庭、婚姻、孩子問題的處理很關鍵,爭取到家人的支持對于完成學業非常重要。需要學員協調事業與生活,力求達成平衡,當然也有人選擇在短期內舍棄一些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