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學員是成穩、大氣、經驗豐富的管理者,然而也正因為馳騁職場多年的經驗所形成的思維定式讓他們難以突破“玻璃頂”。管理者是企業的掌舵人,他們職業發展的瓶頸很可能會成為企業發展的瓶頸。為什么讀MBA?MBA的完美解答?
1、為什么讀MBA
如果我們問一群正在考慮申請MBA的人最希望通過攻讀MBA獲得什么? 或者問一群正在讀MBA或者已經畢業的人,讀MBA帶來的最大的價值是什么?
得到的答案應該是非常相似的,通過攻讀MBA實現行業或者是職能的轉換,比如技術崗位轉管理崗位,傳統行業轉金融服務業,政府背景轉商業環境… 身邊這樣的例子也是不勝枚舉,軍人在資產管理方面風生水起,人民教師轉行做國際貿易,程序猿搖身風險投資,技術大拿成為咨詢合伙人還有,商場中每個人的奮進和提升常常需要一個新的平臺或起點,而MBA往往能提供這樣一個機遇。MBA是管理,而學會自己管理自己和自己營銷自己才能在人生中找到一個更高的新起點。…...就像MBA招生網的學員案例 ↓↓↓
甲:家里企業做的很大,是一個不折不扣的富二代,據說入學考試是別人替考的,畢業論文自然也是槍手做的。他讀MBA就是好玩,喜歡MBA這個“虛名”,讀下來十幾萬的學費換一紙文憑對他來說是再劃算不過的事情。至少,可以告訴別人“我也是學管理出身,懂管理的,不是你們想的暴發戶。
乙:是一個大學老師,在做行政工作。以后想轉教師崗位,想要通過MBA拿到碩士學位,在學校能夠認識一些博導,為以后讀博士做準備。也難為她的堅持和勇氣,本來打算在學術路上一條路走到黑的人,也來讀專業碩士,就是做一個跳板,她有她的考慮,起碼MBA拿到碩士學位只需要2年,要比學術型碩士節省時間。
丙:一大型民營企業高管,他第一學歷不高,也不是管理專業出身,做上高管也是在企業實踐中摸爬滾打出來的。他在MBA期間系統地對企業管理理論知識進行了梳理,同時,通過MBA這個平臺,結識了幾個合作伙伴。
幾位學員很典型,也代表了當前MBA學員來讀MBA的主要目的,所以在讀MBA之前你要想清楚,你為什么要讀,現在我們都很忙,讀MBA付出的不僅僅是高昂的學費,更重要的是我們耽誤不起的時間成本。
2、MBA最完美的解答
有個很精彩的文章對于的MBA的解讀是:Mature, Bright, Ambitious (成熟、聰明、雄心勃勃),總結的很深刻精彩。
Mature(成熟)。MBA的報考條件是要求工作經驗3年的,我記得當年我讀時候是這樣要求,不知道現在有沒有變。對于大學畢業3年的人來說,可能是比剛出門的大學生成熟,但和一個久經商場歷練的職業經理人來說成熟度還相距甚遠。這里說的成熟度,是對商業,乃至對人生的理解,是行為處事、待人接物的方式,是對職業的理解。當然,成熟度也是很難靠學院教育培養的,和一個人的天賦秉性有很大關系。
Bright(聰明的,光彩照人的),名校或名專業的MBA,西裝筆挺,真是光彩照人,不知怎么,總覺得這幫人比別人聰明,這才是一個MBA應該給人的感覺。用近兩年比較流行的屬于”氣場“或許更合適,他們有著天生的一種氣質,去感染別人,去影響別人。
Bright的意思絕不是簡單的學會西方式的管理,掌握了管理的方法和技巧,更是對商業的獨到理解,對商機的敏銳嗅覺。
Ambitious(有野心的)確實是真。一個合格的MBA,應該是充滿雄心壯志的,是企業運營的決策者,戰略制定者。盡管如此,八成的MBA還是得從基層做起,你會發現MBA課程里學的大戰略,與現實要做的具體事情,還有一定距離,而且再也很少能看到招自己進來的副總裁,更不要說為他們做事了。
MBA要有雄心抱負,也要能耐得住寂寞,要利用基層鍛煉的機會,熟悉產品、流程和系統,在MBA課程搭好的框架上填上肉,真正讓自己成長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