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BA目前已經是職場年輕人充電和拓展人脈的首選途徑。對于職場人來說,工作到了一定階段,肯定是有必要去提升西自己的。而MBA是可以提高并鍛煉你的競爭力的。但選擇MBA之前,也要評估下自身條件,選擇最適合自己的MBA。
我的一個朋友本科畢業后先是去了一家保險公司,做了一年的市場推廣后,跳到了一家基金公司做渠道。在新公司呆了不久,他就發現,公司里不少和他一樣年輕的同事,周末的時間都花費到了一個叫MBA的身上。之前,我朋友對MBA的了解非常膚淺,認為那不過是個花錢就能上的項目。后來,耳邊聽到越來越多的同事說起讀MBA的感受,甚至有同事告訴他,像他這樣背景出身并呆在金融企業的去讀MBA收獲會比較大。我朋友開始坐不住了,可匆忙地搜集了這方面的信息后,他卻遺憾地發現,自己承擔不起這么高昂的學費,畢竟他才畢業不到三年。
事實上,像我朋友這樣因為受身邊的人影響而去關注MBA的人可謂不少。這部分人往往是潮流的追隨者,他們去讀MBA的原因也許就是因為能在同事中或者同行中尋找認同。還有一部分人,單純地看到MBA帶來的高收益和光環,千方百計地想擠進這個門。
社會的浮躁帶來了價值的混亂。對于這種盲目選擇的人,許多商學院MBA招生項目的負責人都認為,讀MBA首先應該是源于自己的真實需要,盲目的結果總是苦澀的。職場新人切不可隨大流或者帶著炫耀性消費的心理去讀MBA。
年齡不是問題
近年來隨著MBA招生規模的擴大,MBA學生的就業開始遭遇瓶頸,許多業內人士以及相關媒體紛紛把矛頭指向了“低齡化”。事實上,“低齡化”只是表面原因,深層次原因是一部分是沒有相關管理經驗甚至一定工作經驗的人充斥于MBA課堂。而“低齡化”討論帶來的結果就是有不少想讀MBA的年輕人開始持觀望態度,總是以等一等的心態來面對這個選擇。
專家認為,應該全面地看待“低齡化”問題,因為現在連EMBA項目中都有很多年輕人。專家表示,那些學技術出身的海歸創業者、80后創業的新人以及一些年輕的中層管理者都應該早點來商學院讀書。“主要是完善自己的管理知識,提高管理效率,以避免企業走更多彎路。”
尋找理想的時點
和任何投資一樣的是,投資MBA也需要一個時點的選擇。在具體什么時間、什么狀態下,去讀MBA能夠收益最大化,是職場新人需要考慮的重點。梁能教授認為,讀商學院收益最大的是那些有了相當多成功經驗,但缺乏系統訓練,需要梳理經驗的人。“管理一般分幾個層次,開始是管業務,后來是管人,最后是管意識形態和思想。”梁能說。選擇的最佳時點,則是需要由低一級層次往高一級層次邁進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