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從MBA商學院選拔人的角度可以推測哪些特質的人更受MBA商學院青睞。MBA院校并不主要考察你對管理理論的理解,也不是喜歡你是做金融或者IT的。商學院想培養的是現在正在事業上升,對行業、公司、自身有清晰認識的職場精英。
希望你具備主動思考能力、抓主要矛盾進而解決問題能力,形成差異化的優勢。商學院其實喜歡申請者背景各異,這樣給學院及同學分享的知識和視野更全面。我的理解,適合讀MBA和學校錄取什么樣的考生之間是有差異的。所以單從“適合”的角度嘗試回答一下:
1、有求知欲,對新鮮事物感興趣不排斥
學校里有各種各樣的課程、活動,老師、校友、同學總能帶來各種各樣的新知,有沒有求知欲很大程度上決定著自己會在學校投入多少時間精力去嘗試提高自己。前幾天和一位校友分享,現在的商業環境和10年前的一個顯著差異就是創業成本飆升、資本對各個領域有著極強的控制力。因此,單槍匹馬、白手起家的創業成功幾率已經微乎其微了。在學校,開闊自己的視野,與不同行業和領域的校友、同學們碰撞,進而在信任的基礎上一起做事(也未必是創業的形式),成為了讀MBA收獲的一個不小的可能性。
2、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
很多人說MBA教得東西泛,教得東西不實用,其實學校在教多深教多難的事兒上也是很難拿捏的。教難了太多人學不懂,教簡單了又被“嫌棄”,怎么都不是。而頂尖商學院的老師中的絕大多數,絕不僅僅是“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的“研究者”。老師們和企業家乃至整個商業社會有著非常緊密的聯系,包括企業咨詢、管理培訓、案例研究、數據調研等等。但是課堂時間始終有限,短短的兩年內通過二三十門課就要讓MBA同學們接受系統的管理訓練,深度自然很難保障。
所以,同學們想要有更大的收獲,就要在清晰自己想要什么的基礎之上,充分利用學校的學習資源去探索,從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甚至參與到教授們的研究過程中去。最近這五年,我跟隨我的導師做了多個國資委、地方政府、上市公司、地方民營企業的研究、咨詢和培訓項目。在這個過程中,可以說,我的收獲是遠比在組織管理課堂上大得多的。這也是MBA課堂的一種延展,更是我的母校光華管理學院所強調的“光華平臺終身化”。
3、整合資源的意愿和能力
結合前兩點,學校的資源很多,但是能否“為我所用”,是對資源整合能力的考驗與挑戰。有些同學讀完書自己班同學都認不全,有些同學讀完書已經跟教授和校友們一起做事了,這中間的差異可謂是云泥之別。“愛折騰、能折騰”在讀MBA的過程中是能起到“收獲放大器”的作用的。
4、靠 譜
MBA精英匯聚,自己憑什么能夠脫穎而出成為大家愿意共事的對象呢?大家恐怕都會給出一個標準答案——“靠譜”。上面三點都是講自己如何能夠收獲多,這一點講得是為什么別人愿意與你交往。我對靠譜的定義包括:言出必行的責任心、成就他人的利他心以及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正氣。這一點不擴展了,大家可以自己琢磨琢磨,也歡迎大家一起討論。
5、選 擇
如果你看重中國的高校的品質,就考慮全國聯考。其實最方便,投資回報也非常合理的是選擇那些只拿考試成績作為參考,更注重個人背景的自主招考國際MBA。譬如:天津財經大學-加拿大西三一大學MBA上海班、國家會計學院-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EMBA、比利時列日大學EMBA等等學校。詳情可咨詢MBA招生網小編。
相對成熟且系統的國際MBA教育對于來自中國教育系統的職場人士來說,絕對是挑戰也是相當好的人生成長的機會。
免聯考國際MBA有哪些優勢
1、不用參加國家應試的英語,政治,綜合等統考(推薦入學)。
2、非全日制工商管理課程;實戰案例分析為主,課程實戰性強,學以致用。
3、每月周末集中面授2-3天,學習工作兩不誤;如有課程時間沖突,可以跨班補修!
4、畢業參加校本部答辯,考過即可獲得校方授予工商管理碩士學位,國際認可;可用于出國移民企業上市,申請國際院校博士學位等。
5、具有影響力的校友資源平臺,匯聚各類領軍人才,同學企業家相互交流學習與合作。
6、論文答辯考過率98%左右。
7、師資優化后,不僅有實戰的學院派教授,還增加了社會各級多元化優秀培訓師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