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讀MBA已成為近幾年職場人士熱衷的一項自我投資,當然想要申請MBA必然會涉及到MBA選校的問題,只有正確應對這些問題,才能選出最適合自己的學校來。
今天小編來說說準MBAer在申請MBA選校時應該注意哪些問題呢?
1. 學術
包括學術地位,國際地位,主要的教學方法,著名的學者、教授,專業范圍,各種學習、培訓的機會,圖書館、計算機設施等的配備情況,學業負擔是否沉重,競爭壓力等等。
每所MBA商學院都有他們獨有師資教學團隊,有的老師是社會某個領域的專家,他們的課程成為商學院的金牌課程,每節課聽課人數都爆滿,能夠成為他們的學生也是很榮幸的事情。在備考的一年時間里可以聽一聽他們的講座,或者和已經入學的同學多了解一些,自己是否喜歡,以幫助自己做出正確的決定。
2. 預算開支
近幾年,MBA學費在不斷攀升,國內MBA院校由于地位和名氣的不同,這也就導致了學費從數萬到數十萬不等,如果沒有拿到獎學金,自費的話,需要相當一筆開支。在MBA院校的漲價潮中,也有一直保持原價不變的院校,維持在8萬至10萬之間。MBAer在選擇時可以多參考一下,選擇性價比高的MBA院校也是不錯的選擇。
3. 入學標準
隨著MBA提前面試的實行,讓MBA聯考筆試變得很容易,考生再也不用考那么高的分數分了。甚至有的MBA商學院全部提前批面試,只要提前面試錄取,筆試考過較低的國家線分數就可以錄取。這對于脫離學校多年的考生來說,無疑是個福音。所以考生就可以結合自己的其他情況來做一個選擇,到底考哪個學校。
4. 地理位置
學校的地理位置也是選校時需要考慮的因素,比如商業區、大都市、工業區等,這些都對學生的學習、實習、就業起著一定的影響。建議準MBAer結合自身的性格、愛好,對環境的適應性、從事的專業方向而進行權衡。北京和上海成為MBAer的首要選擇。
由于高鐵的發展,集中授課的方式給非北上的經理人利用周末到北上接受MBA教育提供了可能。從蘇州到上海高鐵半個小時,南京到上海高鐵一個半小時,開車也就兩個小時的樣子,周末從蘇州、南京,到上海讀個MBA,當然可以。
在北上讀在職MBA的好處是眼界更大、同學圈不同、更加國際化。北上的MBA院校選擇很多,既有本土體制內辦學項目,還有體制外辦學的項目,選擇相當豐富。如雷貫耳的四大名校:復旦管院、交大安泰在職MBA是系統內的選擇。中歐國際商學院、長江商學院等都是體制外辦學的選擇。
所謂體制內MBA,是指需要考生先參加全國碩士研究生入學考試,即聯考(也有稱統考),考分達到國家規定的基本分數線后,才有資格參加之后的院校MBA復試,復試通常包括面試和筆試。另外,很多MBA院校實施了先面試,再參加聯考,過線后補考筆試的方式。簡而言之,體制內MBA就是需要參加全國聯考的MBA項目,最顯著的特點是學生畢業后可以獲得MBA學位證書以及碩士研究生畢業證書。
這種學習方式適合剛畢業不久、事業轉型期或創業的學員,因為機會成本比較大,一邊上班,一邊復習功課,同時兼顧難,知識很容易被遺忘,學習壓力較大。但是還是可以系統的學習課程。
另一類是不需要參加聯考的“體制外MBA”,通常是與香港、臺灣以及國外商學院合作辦學的項目或國內獨立辦學項目和海外商學院獨立在國內辦學MBA項目,統稱為自主招考國際MBA。畢業可可獲得海外碩士學位證書,教育部完全承認其學歷學位,國際公認。
不論體制內還是體制外的MBA項目,基本采取了相同的在職學習方式,學生一邊工作一邊學習,兩者的教學質量不能因為有無學歷證書而簡單判定。
參加學校自主組織的面試+筆試,要求你具備以下幾種素質,良好的英語水平,快速的職業發展軌跡,強烈而明確的求學目的。在專業設置、課程設置、教學準入和教師引入等方面,結合用人部門和學員的需求上有較大的靈活度;引進外文原版教材和外方師資配比的比重較大;教學中更注重案例教學方式的應用和及時更新教學參考材料。準備的過程相比MBA聯考,沒有那樣復雜和繁瑣,形式流程更加人性化,時間更加緊湊不用如同聯考花費4年的時間在等待這個證書。
這兩種MBA學位班課程很適合在北京、上海、南京、蘇州等地發展。對于國際一流的MBA學位有需求,將來會走向國際市場的職業經理人。工作忙碌、時間寶貴處于職場黃金階段的申請人。具有豐富管理經驗但不善考試,跳出系統內院校,選擇自主招考國際MBA機會成本更小。
自主招考國際MBA適合哪些人?
國際MBA的招生群體是一群已有多年管理經驗的,年齡相對體制內聯考MBA更長,由于所處位置完全無法脫離崗位進行學習,工作繁忙,無法適應應試教育的一群職業經理人。
政府、銀行等非企業類機構高管;
國有企業、民營企業的高管人員;
外資企業類的高管人員;